我們一群人到溫哥華的一個農場聚會,正在吃吃喝喝聊得愉快時,周太太的手機響起,對方罵她一頓後,便掛上電話,但周太太卻高興的笑著。
孫太太笑著問:「是兒子打電話來罵人?這次又要匯多少錢給妳?」
周太太甜蜜的笑著說:「五萬!他要匯五萬過來。」
五萬當然是加幣,折合台幣就是一百多萬。
周太太的兒子查到她戶頭剩下一萬多加幣,便打來罵說:「沒有錢都不用說嗎?都剩下一萬元了,還不打電話來說,我等一下匯五萬元過去。」
真是羨煞現場許多太太,其他人的孩子都在向父母拿錢;就算已成年在工作了,還向父母拿錢的也大有人在。而周太太的兒子卻總是擔心她的錢不夠用,時時匯錢來給她。
大家轉向周太太討教,她是如何教育孩子的。
周太太說:「我很會向孩子示弱,他小時候向我要昂貴的玩具,我買不起,會跟他示弱說:『對不起,媽媽的錢不夠,買不起玩具給你。』久了之後,兒子只要看到我買東西出現猶豫的神情,就會說:『媽媽不用擔心,我長大後,會賺好多錢給你花。』他真的說到做到!」
「原來是這樣!」張太太恍然大悟說:「我都幫兒子準備好好的,有求必應,難怪兒子都三十歲了,還要我匯錢給他,他每個月都把我的錢拿去還跑車的貸款,然後跟我哭窮。」
沈太太說:「我兒子娶太太後,還是我在供應,房子都幫他們買好,我每個月還要匯錢給兒子,怕他們賺的錢不夠用,夫妻會吵架。夫妻倆都初出社會,賺不了多少錢!」
周太太說:「算起來,我是最不盡責的母親,沒有幫兒子準備太多,他什麼都自己來,我只在一邊扮加油者的角色,可是也因為這樣,他懂得為我付出,成為獨立自主的孩子。」
她的話令大家都沉默了,原來示弱是為了讓兒子可以適時的負責和付出,為孩子做得太充足了,反而讓他們視為理所當然。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