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商業週刊] 為什麼不!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1283 期
作者:郭奕伶

這又不是我的工作,為什麼要我做?
這人很機車,為什麼要我跟他合作?
這事吃力不討好,為什麼還要浪費力氣去做?
慣性的,「為什麼要?」常充斥在我們的潛意識中;算算一整天下來,我們問了幾次的「為什麼要?」
多麼可惜的人生!
因為問號的背後,代表了一種自我設限,其可能產生的結果有二。其一,此問一出,你可能對未來的可能性說了No,彷彿把自己藏在一個安全的溫室裡,以為將風雨排除在門外,就可以平安無憂,殊不知豔陽或暴雨的洗禮,對於孕育一棵大樹,至關緊要。
其二,當此問響起,很可能是自己對短期利益過度計較,而失去了長遠的想望。一生中,我們有太多的好奇、熱情,忍不住要去嘗試、冒險。常爬山的人一定有經驗,當我們試著站到更高點時,眼前畫面如此壯闊,回看來路時的小坡小谷,根本不算什麼。
人生也是如此,試著站上制高點,看自己的人生吧!那時,我們會發現,眼前不划算的事,竟是通往未來夢想之路的重要拼圖。
本期,我們深入解剖被譽為「賈伯斯後第一人」、全球最大線上零售商亞馬遜創辦人——貝佐斯(Jeffrey Bezos)時發現,原來,他之所以能夠有那麼多的創新,衝撞不同的產業,就在於他問的問題跟我們不一樣,他不是問why,而總是問why not。
是的,「為什麼不呢!」
在一片追逐短利的氛圍中,貝佐斯的故事格外令人振奮。過去十七年,他不斷的在執行一件不變的事:「一切都得從長遠來看。」
他這麼說:「如果你做的每件事都設定在三年內,競爭者會很多。但如果你願意以七年為期投資,就只剩下一部分人和你競爭了,因為很少有公司願意那麼做。只要拉長投資期,就能投注心力在一些你原本永遠不會有機會去做的事情上。」
在人們總是隨大環境擺動,隨對手起舞,常常忘了自己為何而戰時,貝佐斯提醒我們,即便被媒體、甚至商學院嘲諷為騙子、死定了,還是要堅持從長遠看。
是的,「why not!」這個思維,值得咀嚼再三。

每週一智 : 影響力的祕訣


1912年10月22日,有一位年輕人在紐約的基督教青年會開啟了人類第一班人際關係的實驗室。青年會的人不敢同意付他每小時二塊錢的鐘點費,只同意分成。沒想到來上課的人太多。卡內基很快每周就可分到500元了(合現在的幣值約一萬元美金)。他的演講常有二、三千人來聽。
為什麼有這多人對人際溝通感興趣?為何有這麼多人參加這種訓練?我先與你分享他們要在教室、生活、工作中作的幾項練習好了:
*不批評、不責備、不抱怨(有人覺得不可能;或如真的照作了,那不是一天到晚沒話說了?但也有人將自己的成功歸因於拒絕生活在這種負面的態度中)。
*給予真誠的讚美與感謝(好多人說不出口;特別是向親近的人說。但你知道他們是多麼渴望聽到嗎?威廉.詹姆斯這位心理學大師認為人的內心深處最強烈的需求就是渴望被肯定。你難道願意讓你周圍的人得不到他們最想要的?)
*不要爭辯。唯一能自爭辯中獲得好處的辦法就是避免爭辯(你我都會認同這一點。情誼常因爭辯留下裂痕。唉!怪不得我還沒看過什麼人在電視節目中籍爭辯說服了另一人)
*讓別人覺得很重要,而且是由衷的(有的心理學家認為人一生都在追求重要感。很多成就是因重要感而造成的。杜威更堅信最強的驅動力就是讓那個人覺得他很重要。)
這些實在的原則(一共卅條)都是這位名叫戴爾.卡內基的人,從1912年起,帶著他的一群學員,用實驗的方法,去蕪存菁,整理出來的。照著這些原則去做,人會變得朋友更多,更有影響力。
這些原則和印證它們的確有效的很多故事,都編入了戴爾.卡內基的一本書中:HowTo Win Friends and Influence People(中譯本:卡內基溝通與人際關係)。
有人說它是世界上第三大暢銷書。第一名是”聖經”;第二名是”毛語錄”(十二億人每人一冊小紅本子);第三名就是卡內基這本書了。真的很有意思。
1912年的時候,全世界只有一位卡內基講師。從一個城市(紐約)開始,現在拓展到八十六個國家(台灣是第六十九名)。有三千多位講師,以卅種語言在教學。

已經100年了。世界在100年中改變得那麼多,但人的本性卻沒什麼改變。要想更快樂?更成功嗎?看看我們的周圍,現代的人還是不喜歡受到負面的批評。我們辦公室的同事還是渴望得到肯定。我們的家人還是很需要重要感。我想100年後的人還是有同樣的需求。
你可能已經很認同或了解這些原則了。但這只是一個開始。關鍵在於能做到。要想能常常活出這些原則,那就需要練習了。

2012年6月24日 星期日

笑話一則

銀行家的兒子問爸爸:“爸爸,銀行裡的錢都是客戶和儲戶的。那你是怎樣賺來房子、奔馳車和遊艇的呢?”

銀行家:“兒子,冰箱裡有一塊肥肉,你把它拿來。”兒子拿來了。“再放回去吧。”兒子問:“什麼意思?”

銀行家說:“你看你的手指上是不是有油啊?”

2012年6月16日 星期六

你並不特別!美國高中教師畢業贈言爆紅


今年美國畢業季最火紅的一句話是:「You are not special!」英語老師麥卡洛(David McCullough)對畢業生當頭棒喝。
你並不特別!美國高中教師畢業贈言爆紅
一個高中畢業生怎麼可能特別呢?
任教於波士頓韋爾斯利高中(Wellesley High School)的麥卡洛說,全美3萬7千所高中的320萬人畢業,就會有3萬7千名學生代表致告別辭、3萬7千名級長、9萬2千名合唱團的男高音和女低音、34名萬升上大學的運動員,大家穿的靴子也有218萬5967雙。
就算你是百萬人裡頭數一數二的人物,麥卡洛對畢業生說,這個星球的68億人當中,和你一樣的也有將近7千個;試想7千人馬拉松競爭的畫面吧!
何況,這個星球不是太陽系的中心,太陽系不是銀河的中心,銀河也不是宇宙的中心;你就是這麼不特別。
「如果每個人都是特別的,那就沒有一個特別;如果每個人都得到一個獎杯,獎杯就變得毫無意義。」他還說:「生活最甜蜜的樂趣,在於承認自己並不特別。」
麥卡洛鼓勵畢業生們去做任何想做的事,不為別的,就因為熱愛而且相信它很重要。「去爬山;爬山,是因為你可以看到世界,而不是讓世界可以看到你。」
生活就是成就;麥卡洛最後對畢業生:「恭喜,祝好運!為你們、為我們,請過好你們自己的特別生活。」
這段超過12分鐘的致辭影片,一星期來在網路爆紅,美國媒體更是爭相報導,評價絕大多數是正面的,並譽為2012年最佳畢業贈言,標題就是「You are not special!」
這位老師的知名度也一夕勁揚,幾乎不輸他同名和父親David McCullough。
老麥卡洛是美國知名的歷史學者,得過兩次普立茲獎、兩座國家圖書獎、兩次法蘭西斯派克曼獎、洛杉磯時報圖書獎、紐約公立圖書館文學金獅獎,以及美國公民可獲得的最高文職獎總統自由勳章。

有錢人做的事情

一富豪到華爾街銀行借了5000美元貸款,借期為兩週,銀行貸款需要有抵押,富豪用停在門口的勞斯萊斯做抵押。

銀行職員將他的車停在地下車庫裡,然後借給富豪5000元。

兩週後富豪來還錢,利息共15元,銀行職員發現富豪戶頭上有幾百萬,問為何還要借錢?











富豪說:15元兩週的停車場,在華爾街是永遠找不到的

看完这个短片你的童年就毁了..真的好囧啊..

2012年6月6日 星期三

每週一智:小提琴拍賣會‏


只要找出自己的才華與專長, 任何產品都能在專業的調理下,變成很有價值的服務。

在一場古董珍玩的拍賣會場上,競標的過程很流暢,幾乎所有的物品都以很好的價錢賣出,主持競標的拍賣官心想:『等最後一件商品售出,老闆應該會很高興,搞不好還會發個獎金給我。』正在暗自高興時,發現最後一件代售物品已經被拿出來。他忍不住皺了眉頭,擺置在競標台上的是一把沾滿灰塵的小提琴,還殘留了幾絲蜘蛛網。
根據經驗,拍賣官明白這把殘破的樂器很難賣,他自己也沒把握。但是他想:『如果沒賣掉,今天的拍賣佳績不就功虧一匱了。』所以他只好鼓足了熱忱,緊張地看了一下這件拍賣品的資料,發現居然沒有注明底價。這時他才放鬆心情,心想有人出錢即可賣掉,就努力推銷:『這是一把非常有歷史的小提琴,是今天拍賣會上最後一件物品。為了讓大家都有機會,我們開價低一點,就從一百塊開標。』 低價的策略果然奏效,很快就有一個人舉手。當他還來不及說謝謝,又有另一位先生舉手出兩百塊。拍賣官也希望趕快脫手,提高嗓門叫道:『這位先生出兩百塊,兩百塊一次,兩百塊兩次??』
拍賣官正準備敲槌定案時,突然間看到一位老先生舉手,他就問道:『這位先生願意出三百塊嗎?』舉手的老先生搖搖頭,說道:『我不是要投標,請問可不可以讓我上台試用這把小提琴?』拍賣官想一想,反正也才不過兩百塊錢,等一下也無妨,便邀請老先生上台。 老先生先用西裝上的白手帕仔細的把小提琴擦乾淨,琴面慢慢綻放出亮光。然後他就很優雅的調起琴弦,並試拉了幾個音符。待一切就緒之後,就在台上當場演奏出莫札特的小奏鳴曲。
現場全是喜歡藝文活動的上流社會人士,他們一致讚嘆老先生演奏小提琴的技藝驚人,樂音悠揚,也佩服他能將莫札特的音樂詮釋得如此精采。演奏結束後,眾人回以熱烈掌聲,拍賣官也很高興能在會場上,意外為競標者帶來一場音樂饗宴。但是他並沒有忘記自己的本分,於是又開始喊價:『現在我們從兩萬元開標,誰要出兩萬元買這把舉世無雙的小提琴?』 四萬塊,有人舉手??五萬塊??六萬塊??投標競爭之熱烈,遠超出拍賣官的想像,最後小提琴以十萬美元成交,這筆交易令拍賣官高興得合不攏嘴。可是沒想到在關門前,有一個人跑來抗議,這位客人臉色不悅地抱怨:『我先前明明能以兩百塊成交,卻被老先生這麼攪和一下,害我買不到小提琴,你倒是給我說說道理。』
聰明的拍賣官立刻回答:『其實小提琴本身還是只值兩百塊,剩下的九萬多塊錢應該要給剛剛那位卓越的小提琴家,那是他擦琴及調弦的酬勞。』 東西要在有才華的人手上,才能顯出它的價值。卡內基先生常常告訴學員,要發展自己的專長;因為任何產品都能在專業的調理下,變成更有價值的服務。我們都應該想辦法創造自己獨特的才華,才有資格拿到專家的酬勞。
一根弦的智慧 我們擁有許多未知的潛力,我們做到的事,有時自己連作夢都想不到。當真正需要時,我們總能完成看來不可能的事。

2012年6月1日 星期五

【熊麻吉】爆笑18禁預告-7月5日 全台搞笑登場

停、收、等、慢 培養孩子11大能力


本篇文章摘自:商業周刊第 977 期
                                                            作者:李盈穎
父母給愛的方式必須設限,忍一時,能給孩子更強壯的心靈、更卓越的競爭力,停止溺愛,永遠不嫌遲!
「為人母者,不患不慈,患於知愛而不知教也。愛而不教,使淪於不肖,陷於大惡,入於刑闢,歸於亂亡,非他人敗之也,母敗之也。」《資治通鑑》作者司馬光在《溫公家範》這麼說。
對溺愛世代的父母,這句話無疑是當頭棒喝。這群父母往往給了太多的愛,卻不知道「該給什麼」、「該給多少」?
友緣基金會執行長廖清碧表示,現代孩子最需要具備的十一種大能力(編按:十一種能力包括:同理力、自信力、勇敢力、接納別人的能力、適度的表達力、決定的能力、等待力、親和力、尊重力、合作力、智慧力),經過核對後發現:被寵溺的孩子幾乎樣樣缺乏。
尤其,父母溺愛孩子的「首要傷害」,會造成孩子缺乏同理心。因為孩子從未被父母喝叱「不行!」,他就無法體會別人的情緒、需要、想法。被溺愛的孩子也容易沒有自信,因為父母為他做了一切,他還能做什麼?而總是伸出一隻手要幫孩子的父母,也要小心孩子表達力會有問題,因為在他還沒表達前,父母就已為之代勞了。
所以,不論你的溺愛是放任型,或是過度保護型,父母都要謹記四口訣:「停、收、等、慢」,收回一隻手,讓孩子自己面對問題。
首先,要停下來。
停:給愛前,先問這是誰的需要?
溺愛的父母在行事前要停下來問問自己:「我現在要替他做的,是我的需要,還是孩子的需要?」
第十屆梁實秋文學獎散文創作類佳作,樊雪春寫的〈我看見我的女兒〉一文,內容就描述她母親給她的是一份「專斷的愛」:
成長的歲月中,她嫌我洗澡洗不乾淨,帶著菜瓜布好心的把我拎進浴室,做一場脫皮之旅,她洗得很高興,我則是低著頭像一隻代宰的羔羊,就這樣一直幫我洗到十八歲。她嫌我的頭髮太長,蓋住了眼睛,把我拎到理髮店,剪一個西瓜皮。理髮師一面剪,我一面掉著眼淚……如果我拒絕吃下當歸雞,她會滿懷憤怒的把雞吃光光……「沒人要的雞我自己吃。」她恨恨的說。
「母親的背影,是我最熟悉的姿勢。」樊雪春這段話隱喻著,母親的好意和子女的需要經常背道而馳。因此,父母在給愛的時候,一定要問自己:這是誰的需要?
收:孩子的問題,留給他們解決
第二,有些事要收手,好父母最好是少一隻手。父母應該問:「現在發生的問題,問題所有權人是誰?」
讓孩子處理屬於他自己的問題,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政大心理系教授鍾思嘉指出,父母這樣做並不意謂停止對孩子的愛,而是肯定孩子處理問題的能力。「這個管教態度對子女而言,就像送給子女一份『信任他』的禮物,不用花錢,卻是一份無價禮品。」
如何劃分問題所有權?可以問自己兩個問題:「這事有沒有干擾或妨礙到我的生活?」、「這事對孩子和他人是否造成傷害,甚至危害生命安全?」如果答案都是否定的,就不關父母的事,父母要收手,不要剝奪孩子解決問題的機會,父母只要從旁鼓勵和注意就夠了。
等:不立即服務,讓他為自己負責
第三,父母要學會等。等一等,不要立即反應,讓孩子經歷自然與合理的行為結果。
父母一直為孩子做太多不必要的服務,叮嚀嘮叨,結果讓孩子養成不在乎的習慣,父母就得一直扮演「為孩子負責」的角色。
張老師基金會桃園分事務所總幹事涂喜敏舉例,很多父母一早就耳提面命要孩子帶外套、到學校後要記得隨溫度變化穿脫,出門前又親自將衣服穿上。如果這時父母能夠停下來,讓孩子自己嘗到沒帶外套的自然結果,父母往後就不需再吃力不討好的提醒了。

鍾思嘉也輔導過一個個案:田先生有四個女兒,在一次家庭會議後,他們同意在晚餐後負責收桌面、洗碗筷,但幾天後,他們忘了該盡的責任。隔天,田太太也停止做早、晚餐,孩子不解。只見田太太說:「很對不起,我實在沒法在又髒又亂的廚房裡做飯。」
接著,田先生夫提議出去吃飯,孩子歡呼的問要去哪一家。想不到田先生說:「我沒有說要帶你們一起去啊!你們得照顧自己,自己想辦法了。」結果,等到他們回來,孩子都吃過了,而且也把廚房整理乾淨。
第四,要慢。因為延後孩子享樂,是他以後競爭力的來源。
慢:延後享樂,競爭力更強
這是個非常有名的實驗,心理學家華特.米歇爾(Walter Mischel)針對史丹佛大學附近社區的四歲小朋友們,進行一系列為期十多年的追蹤研究。當時,他手上拿著兩種零食,讓每個小孩區分出最喜歡和次喜歡的。然後他告訴小朋友說,他會出去這個教室,但不知道什麼時候回來。不想等的小朋友會拿到次喜歡的食物;如果可以等,但不知會等到何時的小朋友,會拿到最喜歡的食物。
十多年後,米歇爾發現:「等待越久的小孩,長大後處理挫折的能力越好,比較專心,表達力、邏輯力、計畫力等也越好,且其日後SAT(美國大學入學的學力測驗)的分數越高。」這就是被稱為「延後享樂」(delay of gratification)的經典研究。
改變給愛的方式:先降低頻率,再找出孩子真正的需求
要父母突然改變與孩子長期相處的模式,並非一蹴可幾。初期,父母可先將溺愛的頻率降低,然後再將「給愛」的方式移轉成孩子真正需要的。元智大學校長彭宗平舉例:「很多高中生的父母,花一千小時為他們補習上學接接送送,但大學基測出來,卻只能以分數落點去找志願科系。其實父母應該做的,可能是花五十個小時陪孩子去瞭解適合的科系,這五十小時的影響遠比一千小時的接送要重要。」
「停、收、等、慢」,將你的愛昇華,才能真正對孩子有幫助。
*生活大能力,你的孩子得幾分?
答題方式 請根據孩子的真實狀況快速給分,依照符合程度,分數各異:偏高2分、一般1分、偏低0分,做完24題後,累計總分
檢測對象 此問卷設計係針對孩子6歲至12歲的父母,
1. 大部分時間,自己整理書包、準備上學用品 
2. 受挫或被拒絕時,不會一直吵鬧,或與父母交換條件
3. 很想要超市、百貨公司的某樣東西,未經同意,能等待或放棄
4. 借東西前,會先向物主說一聲
5. 做錯事不會一直說是別人的錯,會想下次怎麼做更好
6. 會時常關心家庭其他成員
7. 客人來家裡,會分享所有物或玩具,或給大家留愛吃的東西
8. 規定、約定打電動或看電視時間,或上床睡覺時間,可以遵守
9. 需要做決定時,知道自己要什麼,不會不知所措
10. 對於分配到的打掃、洗碗家事或功課,大多能負責
11. 清楚表達想法或需要,不需父母猜測、詢問半天
12. 遇到問題,自己想辦法解決,不會馬上喊父母來協助
13. 能自然的對別人招呼,如鄰居、管理員
14. 被指出錯誤,會反省,會思考別人說的,不是只有「我對」
15. 生氣適可而止,能說出為何讓他生氣的事
16. 當父母稱讚別的孩子,也能學習欣賞別人
17. 知道父母為他做的一切不是理所當然的,會表達感謝
18. 在家與在校,態度、表現一樣
19. 在零用錢的額度內適當使用,不超支、不預支
20. 喜歡自己、欣賞自己、肯定自己,有自信的
21. 容易親近,大方和善,或樂於與人合作
22. 喜歡動手幫忙做家事,不懶散
23. 在大熱天,雖會煩躁、抱怨,也能去做該做的事
24. 不會一直比較物質的貴賤,或覺得高人一等

檢測結果
37分以上 你不會太寵愛孩子,你的孩子已具備很好的社會化能力,能應付變遷快速的社會
36-25分 你有一點寵愛你孩子,現在你要幫助他建立較欠缺的能力
24-12分 你蠻寵愛孩子,有時過度保護,有時又太放任,阻礙他發展相關能力的意願與標準
11分以下 你已經過度寵愛你孩子,使他無法建立許多能力,你應該要檢視他欠缺這些能力的原因,謹記「停收等慢」4口訣

每週一智 : 加減乘除


我真的覺得能與他人分享,是一件快樂的事。尤其是與志同道合的朋友分享自己的想法、理念;或多年來的心路歷程,那就更難得了。

此刻我最想講的是,人生是多麼奇妙。所有複雜的事,都可以從最簡單的方法中找到答案。人生如此。領導管理也是如此。那就是: 十 一 x ÷ 加、減、乘、除。

大概在7、8年以前,有一次我們在美國開全球的卡內基大會,中間休息的時候,我們有5、6個人站在會場外草地上,我左邊站了一個韓國人,他是韓國卡內基訓練的負責人,我對面是一個密歇根州的卡內基訓練負責人,叫“尼克斯”。他那時是全世界績效最高,作得最成功的地區負責人。美國三大汽車公司都在密州。剛開始那位韓國人就跟米尼克斯先生講:“你記不記我要回韓國做卡內基訓練之前,你給了我一個建議?”,那人說,“我當然記得”。我就好奇地問,“你給的是什麼建議?” 他說 “加、減、乘、除!” 我就疑惑,這是什麼意思?他說,經營事業與經營人生是一樣的。答案都在最簡單的道理中。

他接著說,“‘加’就是增加人才”,我一聽有道理,很多領導人有高深的知識、能力也很強,可是他不太去找人加入他,常常是獨角戲。算算看領導人一年花了多少時間在找好的人才,培植人才,就知道 “加” 有多重要了。

‘減’ 就是請那些不適合的人走。如果想要做一個好的領導人,這一點非做不可,但這也可能是最困難的,尤其是我們可能更難。後來我就問:“乘是什麼?”,他說: “乘 ”就是授權,一個人能做多少?很快就到頂了。有人說我們不是不願意授權,我們只是不會做有效的授權,授權不是把東西交給人家做就算了。而是把例行的或同事可作到的工作,交給同事去做。一方面可以提昇他們的能力,培養人才。自己也可以有時間去作更重要的事。像計劃、擬訂策略、參加訓練等。
我們發現有些企業產品倍增,有些公司業績增加得這麼快,他們的領導人卻工作得如魚得水。 其實接班順利與否跟“授權”也有很大的關係。

“除”就是分享榮耀跟成果,有的公司不太會分享,分享也含有情緒要素,不是說給你多少錢就好了。

美國有一種“冰上曲棍球”,每年的冠軍獎是史丹利杯。 有一年長島隊得了冠軍後,全場轟動啊!他們的教練走到球場裏面,拉著隊長講了幾句話,後來就走了。後來電視臺記者訪問隊長,“你的教練跟你說了什麼?”他說:“我們的教練告訴我說,不要忘掉給每一個人都要親一下冠軍杯”。當時我就想,這個教練之所以成功是有原因的?他做到了很重要的 “除”。那就是常記得與同事分享。

做一個領導人最難是什麼? 美國南加大的一位教授,Warren Bennis, 他不只是前五百強公司常常找他當顧問,連好幾任美國總統都請他當領導方面的顧問,怎麼樣做一個更好的領導人?
他講過兩句最實在的話 :

第一就是領導人到了40幾歲以後,就停止進步了,停止學習了。你看他講得這句話真是一針見血。

第二像邱吉爾都做過英國首相,65歲的時候還說他悟出了一個改進人際關係的方法。我當時很驚訝,一個人都做過英國首相,已經65歲的人,還在學跟別人說相處的技巧。

可見當一位領導人最重要的就是成長與學習。

“加減乘除” 對個人來說,也有很深的含義。我認為一個領導人、總經理、董事長,當他想到自己需要作 “加減乘除” 的時候,就是在比跟自己對話的時候。他常常會想,我哪一點要加強;那些缺點要越來越少犯;哪些優點要倍增;要怎麼樣熱切的與他人分享自己的理念,常想到這些加減乘除的人,就是一位經常保持成長的領導人。

作者為卡內基訓練大中華區負責人 黑幼龍 <本文章為今周刊隔週專欄同步發表>

贏家下單機終於推出了(免費)

贏家下單機終於推出了(免費)

跟單贏家1.1正式版上線-期貨程式交易

跟單贏家1.1正式版上線-期貨程式交易

套利贏家 2.0 [試用版] 正式上線[程式交易]

套利贏家 2.0 [試用版] 正式上線[程式交易]

[[ 最新改版..[免費] 操盤贏家1.2版正式上線囉..]]

[[ 最新改版..[免費] 操盤贏家1.2版正式上線囉..]]

跟單贏家1.0試用版

[免費]價差套利贏家1.0軟體上線

[免費]價差套利贏家1.0軟體上線

程式交易的作法

直接將下單策略放在API程式裡的優勢,在於沒有任何資料讀取的問題,所以下單的速度理所當然最快。速度次之的是利用RamDisk的機制讀取策略檔案,因為在電腦運作中,讀寫檔案是最耗時間的,所以硬碟的存取資料速度遠遠比不上記憶體存取速度。因此如果將交易訊號寫到檔案裡,再經由外部下單機讀取硬碟上該檔案訊號再下單,這中間的時間所花的時間通常會很久。在期貨交易裡,這樣所花的時間通常是交易者所無法接受,尤其是快市的時候,滑價所產生的損失,通常是非常可觀,因此能直接將交易訊號在第一時間送出下單,才是執行自動交易下單的基本需求,才能符合交易者在下單上的時間優勢。這也是我們一直建議的唯一方式來處理下單問題。各種下單方式的比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