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純寬/清大核子工程與科學研究所教授
(專長:爐心熱流、核能系統安全分析)
(專長:爐心熱流、核能系統安全分析)
問:日本福島核電廠產生氫氣爆炸的原因?
梁答:一、第一核電廠的機組地震發生時均順利急停,但停機後爐內仍有衰變,熱必須藉由爐心冷卻系統移除。但備用柴油發電機一小時後因海嘯故障,八小時後,直流電池的供電亦耗盡。最後導致爐心因無足夠的冷卻水覆蓋,高溫、裸露的燃料棒護套(鋯合金)與水蒸氣發生氧化作用產生氫氣。
二、原本圍阻體內充有氮氣,不致引爆。但當圍阻體內氣體的壓力過高,氫氣濃度若達百分之四以上,就會和廠房中的氧氣作用造成氫爆。不過氫爆僅造成廠房屋頂的損毀。
問:福島核電廠氫爆後的處理情形?
梁答:因燃料棒溫度仍不斷攀升,最後只好把加硼的海水大量注入反應器壓力槽,幫忙爐心冷卻與降壓。
問:福島核電廠連四爆,後續處理方式?
施答:日方將大量海水注入反應爐中,降低爐心溫度避免熔毀,而且海水可以過濾放射線物質。不過圍阻體體積龐大,注滿海水至少要四、五天。
如果圍阻體沒有破損,後續仍是持續注入海水,讓反應爐內熱能慢慢散去,散熱的過程可能長達一、二年,甚至十年。降溫後,這些報廢的核電廠就可以「除役」拆除處理。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降溫用的海水的最後去處。因為這些海水都含有輻射物質,排放回海裡,會造成汙染。
問:福島核電廠輻射外洩,對台灣的影響?
梁答:日本福島核電廠意外釋出的輻射量有限,且朝東北方飄移,對於相距兩千多公里之外的台灣並無影響。
問:萬一輻射塵南飄影響台灣,如何因應?
施答:台灣不能光在本島偵測,政府應派船隻或飛機前往台灣北部的公海,偵測日本輻射塵的詳細動態,以求提早掌握並發出預警。
問:日本核電廠事件,台灣可以借鏡處?
梁答:在台灣的核電廠思維中,係以地震為主,海嘯居次。未來核電廠的安全設計主軸,兩者應慎重考慮放在同等的地位。
此外,也應加裝排氣設備、氫氣再結合器等。在常規的核安演習中,增加相關課題的演練及準備也是必須的。
施答:台灣核電廠必須加強設備維護安全。像冷卻水池也要與電廠有相同的防震標準,否則一旦被震壞,冷卻水流失,仍無法維護安全。政府應評估提升現在核電廠防震和防海嘯的安全標準。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